2014年,利用惠农政策,硬化村村道路2500米,修灌溉水渠3600米,硬化田间道路800余米,宋沟村成为济源市文明村。村干部信息:黄苹果,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,负责党务、村务全面工作济渎庙图片济源是河南省省辖市。济源市愚公移山寓言的发源地,黄河小浪地就在济源境内,济源因济水而得名,山东省济南市,济宁市都是因济水而得名,济源境内除有小
∩▂∩ 来济源看济水,除了它三隐三现的神奇,还在于其名列四渎,这便由自然进入文化形态,天下山水众,但“岳镇海渎”则由人定,国家级别的山川祭祀充满着宣示主权的意味,常常听到的泰山封禅,还济源在驯服蟒河和引沁济蟒渠建成后,平原和丘岭地区的土地基本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保收田。但邵原、王屋、下冶、大峪四个山区这时虽也建些小水渠和小水库及水
不过,随着一条秦渠的修建,不但改写了沁河的历史,也使沁河水得以润泽更多的生灵。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条水渠?《济源县志》记载,公元前221年,秦人以方木垒堰,抬高引沁渠工程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。引沁渠修建于1965年,1969年建成。渠首位于晋豫交界济源市的沁河峡谷紫柏滩,渠尾止于孟州槐树口,全长120公里。引沁总干渠蜿蜒绕行于太行、
⊙﹏⊙ 济源东北是属于南太行。南太行与王屋山之间,为沁河河谷,在古代是进出晋地的交通要道。三国时期,司马懿为运兵粮,沿河谷峭壁修栈道。除了沁河,流经的大河还有蟒河、黄河。建国后,济秦渠枋口由5条水渠组成——利丰渠、广济渠、永利渠、大利渠、小利渠。5条水渠蜿蜒于沁水湾,形成“五龙分水”之势,每个渠首的进水口又有吞水状龙首石雕,故五龙口,又名五龙头,位